差價合約(CFD)是複雜的工具,由於槓桿作用,存在快速虧損的高風險。80% 的散戶投資者在與該提供商進行差價合約交易時賬戶虧損。 您應該考慮自己是否了解差價合約的原理,以及是否有承受資金損失的高風險的能力。
2025年10月6日,比特幣一度衝上歷史高點12.6萬美元,點燃全球交易員熱情。但隨後一個半月,價格接連回撤。本週二,比特幣盤中最低跌破$90,000,創下自4月底以來的新低。自歷史高點算起,最大回撤接近30%,意味著比特幣已陷入技術性熊市。

比特幣短暫觸及10月初以來下行通道的下緣之後,今天早盤回升至$93,000附近。如果多頭動能延續,4月下旬的支撐水平$93,500與6月低點$98,200,有望成為價格在挑戰$100,000大關前必須突破的重要阻力。
相反,如果回調加劇,3月局部高點$88,600可能提供短期支撐,而年內低點$74,500則是潛在的關鍵底部區域。
在多頭遭遇重挫、大規模槓桿資金被迫平倉之際,交易員最關注的問題是:是哪些因素觸發了這輪大規模賣盤?當前下跌僅是短期調整,還是預示長期趨勢的反轉?
比特幣價格本質上受「稀缺性」和「美元流動性」兩大因素驅動,而近期下跌的直接催化因素,正是美元流動性收縮。
自鮑威爾強調12月降息並非板上釘釘以來,多位美聯儲官員基於通膨仍具黏性,接連釋放鷹派訊號。此外,政府關門導致經濟數據可靠性和即時性受損,使市場在預判美聯儲下一步行動時仍處於「盲飛」狀態,增加了風險定價難度。
結果,市場對12月降息的預期從一個月前的90%以上急降至約40%,2026年降息次數也可能從三次縮減至一次。降息節奏放緩的預期推升美債收益率,比特幣等風險資產因此承壓。
比特幣現貨ETF曾是市場的重要支撐,但隨著資金大規模流出,這一支撐作用正在減弱。高位獲利了結的長期持有者持續兌現收益,而缺乏新資金注入,使市場結構承受更大壓力。
SoSoValue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本月現貨比特幣ETF累計淨流出接近34億美元,其中最大單日流出發生在11月13日,規模約8.7億美元。曾推動比特幣刷新歷史高點的機構資金,如貝萊德旗下的IBIT和富達旗下的FBTC,正率先撤資。這已是連續第四週出現資金淨流出,若趨勢持續或加劇,比特幣回調時間可能延長。

同時,長期資金亦開始活躍調整倉位。CryptoQuant數據顯示,持倉超過155天的長期投資者在過去30天內拋售約81.5萬枚比特幣,拋售量創2024年1月以來新高。

ETF資金流出與長期投資者拋售疊加,使市場流動性趨緊,短期比特幣價格受挫,說明市場信心正面臨明顯考驗。
除了宏觀因素外,加密貨幣市場自身的信任問題也在加劇價格下行壓力。
2025年10月,美國司法部成功沒收了柬埔寨電詐集團持有的12.7萬枚比特幣,市值約150億美元,創下全球加密資產沒收規模的新紀錄。這一事件直接打破了加密資產「絕對安全」的神話,原本被視為終極保護的私鑰也未能幸免於執法機構掌控。
安全性的質疑進一步動搖了投資者信心,直接衝擊了加密資產的價值基礎,使市場信任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總的來看,這輪比特幣回調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美聯儲政策不確定性、流動性緊縮、加密資產安全性挑戰,以及交易員情緒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市場目前正在重新評估基本面和流動性狀況,因此短期內比特幣大幅上攻的空間受到一定約束。
話雖如此,我認為這次回撤更像是短期整理,而非60%-70%暴跌的開端。歷史經驗顯示,比特幣牛市主要依靠減半帶來的供給收縮與全球流動性擴張的「雙引擎」驅動。目前減半已結束,因此流動性成為關鍵。
隨著暴跌後的期貨市場完成「槓桿重置」,更健康的倉位結構有助於比特幣重新積累上行動能。美國政府重啟後,TGA帳戶約1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將逐步釋放,可能提振比特幣多頭表現。
此外,儘管步伐有所放緩,美聯儲仍在降息路徑上,且12月1日開始將結束縮表。全球經濟處於寬鬆周期,加上監管框架逐步清晰,比特幣ETF機構持倉持續擴大,這些因素共同構成長期支撐。
短期來看,交易員面臨關鍵抉擇:是認為牛市周期已結束,還是押注流動性逐步釋放後市場將迎來更健康的上漲?有兩點值得關注:機構持倉情況以及美聯儲利率路徑。
近期,比特幣的忠實擁護者MSTR給出了實盤信號——本週一以均價10.2萬美元增持8178枚比特幣,斥資約8.35億美元,為市場提供了「買跌」支撐。如果更多機構在回調中抄底,淨持有量重新累積,將對比特幣上行形成關鍵助力。
同時,如果非農報告等數據支持美聯儲12月降息,美元流動性充裕,資金可能湧入風險資產,這將利好比特幣;反之,如果美聯儲採取觀望態度,資金回流國債或現金,可能對比特幣構成短期壓力。
此處提供的材料並未按照旨在促進投資研究獨立性的法律要求準備,因此被視為市場溝通之用途。雖然在傳播投資研究之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的限製,但我們不會在將其提供給我們的客戶之前尋求利用任何優勢。
Pepperstone 並不表示此處提供的材料是準確、最新或完整的,因此不應依賴於此。該信息,無論是否來自第三方,都不應被視為推薦;或買賣要約;或征求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或參與任何特定的交易策略。它沒有考慮讀者的財務狀況或投資目標。我們建議此內容的任何讀者尋求自己的建議。未經 Pepperstone 批準,不得復製或重新分發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