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近兩個月後,比特幣終於打破盤整格局。自5月底以來,價格在10萬至11萬美元區間內震盪超過50天,形成堅實的整理平台。過去一週,比特幣連續突破6月中旬以來的關鍵阻力位$108,200與$110,000,7月11日更是一度在期貨盤中觸及$116,871,創下歷史新高,重新點燃市場熱情。
從技術面看,RSI目前雖逼近超買區域,但尚未進入極端水平。這說明當前多頭雖已佔據主導,但並未出現過熱跡象。儘管短線獲利盤可能帶來一定回調壓力,但在多頭動能強勁的背景下,貿然做空無疑面臨較大風險。
本輪上漲的核心推手,是結構性資金的持續入場。自年初以來,現貨比特幣ETF已累計錄得144億美元淨流入,僅在7月9日就有超過2億美元資金湧入。其中,貝萊德旗下的IBIT獨占鰲頭,凸顯主流資金對比特幣的資產配置價值正快速升溫。
與此同時,企業端的參與熱度也在提升。Strategy(前MicroStrategy)與GameStop等公司持續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Trump Media更宣布將推出「加密藍籌ETF」,進一步強化了對該資產的長期配置邏輯。
衍生品市場的表現同樣支撐這一輪上漲。根據Deribit數據,當前大量看漲期權集中在11.5萬至12萬美元區域,更有巨鯨提前押注13萬美元的遠期期權。這不僅反映出市場對中期走勢的樂觀判斷,也預示著比特幣仍有尚未釋放的價格發現空間。
如果說資金流入提供了動力,宏觀環境則搭建好了舞台。儘管美聯儲尚未正式轉向,但6月會議紀要顯示,多數與會者認為年內適度降息是合理路徑。這一立場有效壓制了美元的進一步走強,提升了以美元計價資產的吸引力,也為比特幣等風險資產打開了進一步上行空間。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7月初簽署的「大而美」法案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新增3萬至5萬億美元財政赤字。在全球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升溫之際,稀缺性資產如黃金與比特幣再度受到追捧,成為對沖「信用稀釋」的天然工具。
在地緣政治方面,雖然特朗普已對22國發出加徵關稅函件,但相關措施被推遲至8月1日正式實施。市場顯然已開始適應「TACO策略」,對政策不確定性的反應不再過度。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的非主權資產,天然具備規避政策干擾的能力,這種「政策免疫力」正在成為其新的價值支撐邏輯。
除了宏觀資金邏輯,科技板塊的強勁表現也在為比特幣提供「外部溢價」。英偉達作為AI板塊核心標的帶動了整體風險偏好上行,也讓投資者將AI紅利邏輯外推至數字資產板塊,進一步提升了比特幣價格的彈性。
與此同時,監管風向正在悄然變化。美國SEC近日表示支持證券「代幣化」,認可區塊鏈在證券發行與交易環節中的潛力。Paul Atkins更是將代幣化稱為一項「重大創新」。與此同時,Robinhood首次推出代幣化股票交易,也為區塊鏈技術在傳統金融中的落地打開突破口。這種基調的轉變為市場注入了新的信心,讓交易員開始相信美國可能正逐步朝著接受加密貨幣創新的方向邁進。
綜合來看,比特幣近期的強勢突破並非偶然,而是在機構主導下、疊加監管明確與宏觀寬鬆共振所形成的結構性行情。在當前的資產配置邏輯中,比特幣兼具黃金的對沖功能與科技股的成長屬性,已逐步擺脫「純投機工具」的單一定位,成為流動性環境變化下的重要受益資產。目前來看,比特幣的上行邏輯較為明確且充分。
展望後市,我認為短期內市場的焦點將集中在兩大關鍵變量上。
第一,7月14日至18日,美國國會將迎來「加密立法週」,包括GENIUS法案(穩定幣監管)、反CBDC監控法案(限制政府數字貨幣監控權限)以及最關鍵的CLARITY法案都將在此期間進入審議階段。
其中CLARITY法案有望正式釐清SEC與CFTC之間的監管邊界,為數字資產提供明確的合規路徑。一旦受到眾議院通過,不僅將掃清大型金融機構參與加密市場的障礙,也將為DeFi和RWA等賽道注入紅利。這不僅意味著美國政策層面正在「放行」加密資產,更可能引發新一輪資本流入浪潮。
如果相關的監管法案順利通過,出台更加清晰的規則,ETF資金持續流入且美聯儲降息信號明確,比特幣在8月前測試12萬美元並非遙不可及。
另一個變量是宏觀數據與政策節奏。7月15日的CPI數據將成為市場判斷降息路徑的關鍵參考,如果通脹出現反彈,可能令寬鬆預期進一步降溫,利空比特幣多頭。特朗普延遲至8月1日正式實施的關稅措施,也可能對風險偏好構成擾動,影響比特幣的短期走勢。此外,雖然監管態度的轉變傳達利好,但若關鍵法案推進不及預期,或細則存在模糊空間,市場也不排除借勢「利好兌現」。
如果這些不確定性兌現,不排除比特幣價格會向下回測$108,000至$110,000的支撐區間。整體而言,多頭邏輯仍然牢固,但交易員需要密切關注政策與數據節奏,靈活調整策略。
此處提供的材料並未按照旨在促進投資研究獨立性的法律要求準備,因此被視為市場溝通之用途。雖然在傳播投資研究之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的限製,但我們不會在將其提供給我們的客戶之前尋求利用任何優勢。
Pepperstone 並不表示此處提供的材料是準確、最新或完整的,因此不應依賴於此。該信息,無論是否來自第三方,都不應被視為推薦;或買賣要約;或征求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或參與任何特定的交易策略。它沒有考慮讀者的財務狀況或投資目標。我們建議此內容的任何讀者尋求自己的建議。未經 Pepperstone 批準,不得復製或重新分發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