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應對不斷變化的關稅政策、美國股市在高位徘徊之際,CN50成功突破了3月和5月多次受阻的13,830關鍵阻力位。
目前,CN50徘徊於13,900點附近,創下年內新高。我認為這波反彈主要源自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宏觀數據邊際改善並具備一定比較優勢,關稅衝擊短期內未實質傳導,以及政策驅動的資本持續流入。
從基本面看,雖然中國經濟數據尚無顯著亮點,但已顯示出邊際改善跡象。6月CPI首次轉正且遠超市場預期,市場將其視為通縮壓力緩解的早期信號,提升了風險偏好。
與此同時,多家國際投行上調了中國GDP增長預期,而美國經濟則面臨更多下行風險。美聯儲6月會議紀要指出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和勞動力市場疲軟的擔憂,但政策制定者對降息仍持謹慎態度。
此外,美國債務問題日益嚴峻,美股估值維持高位,令投資者買入意願受限。相比之下,中國的宏觀基本面開始顯得更具吸引力,促使部分海外資金轉向CN50及其他核心中國資產。
儘管特朗普近期加大關稅威脅力度,從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到威脅對與金磚國家立場一致的經濟體徵收10%關稅,這些動作雖間接針對中國,但短期內並未對市場造成實質性衝擊。中美關稅暫停協議持續有效至8月中旬。
鑒於雙方各握關鍵籌碼——中國擁有稀土資源,美國掌控半導體供應——談判空間仍然充足。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因特朗普言論而觀望,歐洲市場則高度依賴美方貿易談判結果。相較之下,CN50短期內較少受此擾動影響。
政策驅動的資本持續流入,為CN50提供堅實支撐。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成為結構性順風。人民幣股票納入港股通、南向通擴展至保險與資產管理機構、以及香港《穩定幣條例》預計8月實施,均穩步完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
對以金融、科技和消費板塊為主的CN50來說,這些舉措無疑為機構資金注入了新活力。
整體來看,CN50的強勁反彈是投資者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尋求新方向的自然結果。當前階段,CN50表現出相對穩定性和結構性支撐。短期內,中美貿易談判依然是關鍵變數。
鑒於雙方各握對方所需籌碼,下一階段談判或將超越不切實際的關稅提高,轉向執法機制、合規問題及產地追蹤等細節。雖然複雜性增加,但也為妥協與緩和緊張局勢打開了空間。任何緩和跡象均可能進一步提振CN50表現。
中國的經濟活動數據——包括工業生產、零售銷售和貿易數據——將是判斷這波反彈是否持久的關鍵。就目前情況看,市場情緒及整體敘事正逐步偏向中國,CN50也在積極回應這一趨勢。
此處提供的材料並未按照旨在促進投資研究獨立性的法律要求準備,因此被視為市場溝通之用途。雖然在傳播投資研究之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的限製,但我們不會在將其提供給我們的客戶之前尋求利用任何優勢。
Pepperstone 並不表示此處提供的材料是準確、最新或完整的,因此不應依賴於此。該信息,無論是否來自第三方,都不應被視為推薦;或買賣要約;或征求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或參與任何特定的交易策略。它沒有考慮讀者的財務狀況或投資目標。我們建議此內容的任何讀者尋求自己的建議。未經 Pepperstone 批準,不得復製或重新分發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