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合约(CFD)是复杂的工具,由于杠杆作用,存在快速亏损的高风险。80% 的散户投资者在于该提供商进行差价合约交易时账户亏损。 您应该考虑自己是否了解差价合约的原理,以及是否有承受资金损失的高风险的能力。
在打破连续七年“十月必涨”规律后,比特币本周再度遭遇重挫。过去24小时内,价格一度跌破10万美元大关,创下自6月以来的新低,较10月初创下的历史高位累计跌幅已逾两成。市场清算规模迅速扩大,爆仓总额高达约18亿美元,其中超过85%来自多头仓位。

除了比特币,以太坊周二重挫10%,BNB、Solana与狗狗币等主流币种亦全线下跌。过去支撑市场的普遍看涨预期与“逢低布局”逻辑正面临严峻考验,交易员信心受到明显冲击。
本轮比特币的急跌并非普通的技术性回调,而是多重宏观因素叠加的结果。全球流动性紧缩、市场连锁清算效应以及机构买盘的明显降温,共同引发了这场“完美风暴”。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联储政策预期的突然转向成为导火索。鲍威尔上周释放出“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的信号,市场迅速修正此前过度乐观的降息预期——降息概率从96%骤降至70%以下。美元因此强势反弹,直接打击了包括比特币在内的风险资产,短线资金选择避险,投机性买盘明显收缩。
其次,美国债券市场持续“吸血”,进一步压缩了全球流动性空间。由于政府停摆拖延,财政部账户(TGA)资金枯竭,市场本身的流动性早已吃紧。虽然美联储尝试通过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进行缓解,但美债拍卖的规模远超预期。
本周3个月与6个月期国债的投标总额高达1630亿美元,同时还有约650亿美元的企业债即将发行。债市的巨额融资需求使资金被迫流出风险资产,进一步加剧了比特币的抛压。
与此同时,加密市场内部的信心危机也不容忽视。短短48小时内,Balancer与Stream Finance相继曝出安全漏洞。两起事件共计逾2亿美元资金在两天内消失,令市场对DeFi安全性的信任再次受到重创。
在宏观与市场内部压力的双重夹击下,此前推升比特币上涨的主要力量——机构资金也开始撤退。根据CoinShares数据,自10月29日以来,比特币现货ETF累计净流出约18.8亿美元,其中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与Grayscale GBTC贡献突出,反映出机构多头情绪显著降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年内累计资金流向依旧保持正值,说明机构长期配置的逻辑并未被彻底打破。尽管短线波动剧烈,但从结构性角度看,比特币价格仍具一定的韧性。
从技术面来看,10 万美元依然是比特币的关键支撑区域。在经历了 10 月份的剧烈震荡后,市场资金和信心都需要时间修复。目前比特币情绪指标落入“极度恐慌”区间,短期内波动性可能仍偏高。

如果 10万美元支撑水平失守,比特币可能面临更剧烈的抛售。价格或进一步下探至 9.8 万附近,以寻找新的买盘兴趣。反之,若比特币出现技术性反弹,则需要重点关注 7 月以来被多次测试的局部低点107,250,以及 109,350 一线(接近 20 日均线)的表现。这两个水平有望成为多头能否重夺主导权的关键测试点。

从历史表现来看,11 月往往是比特币相对活跃的月份。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有八次录得正收益,平均涨幅约 19%,而在部分年份甚至超过 40%。虽然历史并不构成未来的保证,但这一季节性规律仍可能在市场信心恢复过程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总体来看,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放缓、市场安全事件扰动以及机构资金大规模撤离的影响,比特币在短期内承压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易员和投资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点。
首先,保持理性的决策流程,做好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历史经验显示,加密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恐慌情绪高涨时保持理性,在市场过热时保持谨慎,是长期获得稳健收益的关键策略。忽视风险控制,盲目追涨杀跌往往会加大风险。
其次,更参考链上数据,而非短期市场噪音。一些核心指标,例如恐慌指数、资金费率以及稳定币供应比率(SSR),能更客观地反映市场情绪。
CryptoQuant 数据显示,SSR 已回落至 13 附近,这一水平往往对应市场流动性的潜在拐点。SSR下降意味着稳定币余额增加和潜在购买力积累,暗示有资金可能正在悄然入场。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即便市场短期波动剧烈,仍有坚定看多者选择逢低布局。从宏观政策来看,美联储已释放潜在政策转向信号,市场预期流动性环境将趋于宽松,这对加密货币等风险资产而言是中长期利好。
另外,市场结构正逐渐稳固。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 ETF 的推出降低了交易门槛,也使价格反应更为分散多元。更完善的监管框架提高了机构参与度,市场对短期波动的耐受力随之增强。
最后,波动是市场的常态,每一次深幅回调都有可能孕育新一轮的增长机会。对于能够承受高波动的交易员而言,理解市场周期、保持冷静判断,比盲目跟风更能赢得长期回报。
此处提供的材料并未按照旨在促进投资研究独立性的法律要求准备,因此被视为市场沟通之用途。虽然在传播投资研究之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的限制,但我们不会在将其提供给我们的客户之前寻求利用任何优势。
Pepperstone 并不表示此处提供的材料是准确、最新或完整的,因此不应依赖于此。该信息,无论是否来自第三方,都不应被视为推荐;或买卖要约;或征求购买或出售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或参与任何特定的交易策略。它没有考虑读者的财务状况或投资目标。我们建议此内容的任何读者寻求自己的建议。未经 Pepperstone 批准,不得复制或重新分发此信息。